logo
联系我们
  • 2016-2020 一张图读懂夺幕传媒发展历程
    白驹过隙,2021 已来。随着关注我们的朋友越来越多,有必要对新老朋友们做一次更为正式的自我介绍。
  • 应不应该做演示定制设计?
  • 七宗“最”|2020 SLIDESIGN 项目复盘回顾
  • 下一个五年,成为一支“多元视觉团队”
应不应该做演示定制设计?

要聊这个话题,首先得了解“演示定制设计”的范畴,不仅包括“设计”,还包括:内容润色、内容呈现咨询、动态呈现咨询等一系列设计之外的职责。

我每天都会收到此类咨询——这样看来,“演示定制设计”应该是存在必然性的。

既然你关注到我们,想必内心有一定程度倾向这个答案。你可能有一些直觉与经验形成的初步看法——譬如这样更美观、更酷炫、更节约时间、好的演讲代表品牌,等等。

但坦率讲,这些观点都在常识范围之内,但我觉得还没有说到本质。

今天刚好有空,我可以借这篇文章和你聊聊天,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01

问题的本质

 

在我看来,“应不应该进行演示定制设计”的本质是:面临一个对外展示的重要场合,关心效果的决策者应不应该为了演讲的完美呈现,而用一定资金邀请专业团队辅助。

我觉得是应该的。要注意其中的几个细节:

1、对外展示的场合务必是重要的。这个“重要”更倾向于自我判断,譬如于上市公司可能是新品发布会,于创业者可能是第一次融资路演,于个人而言可能是一次述职报告。

2、决策者必须关心演讲的完美呈现。这与决策者是否有资金实力无关,而在于这个效果是否决策者认可并关心的,以及成功展示的背后是否有更大价值。

3、通过资金邀请专业团队进行辅助。商业服务本质是价值利益交换,排除供需不平衡的情况,同等条件下越专业的人通常价格越高。

其他譬如:场合自我判断不够重要、决策者不太关心演示效果、感觉邀请的团队不够专业等情况,请恕都不在这次的讨论范围内。

市场上永远有投反对票的人。也许最重要的判断,是前期支付的“资金代价”和后期演示后的“可获价值”对比。甚至很多人会这么想:“不就是看起来那么简单吗,我学一下也能。”

真的这样吗?

 


 

02

专业的价值

 

说起来有趣,人生很吊诡的地方在于,你遇到的大多数难题,往往都是在你不熟悉的领域中发生的。当然,按“结果论”来说,那些在你熟悉的领域中发生的难题,往往你也不需要求助。

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在你不熟悉的领域中发生的难题,每一次都有那么多的时间让你去学习和熟悉吗?

也许我们都有过自己尝试维修电子产品的经历,折腾了半天发现打不开反倒划了几道痕,终于认命拿到维修点,师傅看一眼后说:自己拆过机器?

毫无疑问,费用上涨不说,有的造成无法保修。

无独有偶,我们也看到了不少企业演示的例子,搜索“发布会 翻车”会发现:各种播放失常、显示失真、地图错误、动效混乱、风格不适等,新闻不断,无须赘述。

对比起真正的损失而言,合作费用简直可以说是廉价。

如果一定要把“演示定制设计”的资金归类,我不会归类到“费用”,我会归类到“投资”——它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存在在你的演示资产之中罢了。

演示定制设计”这个专业,需要专业的人来做。

 


 

03

通过建构凝固出的需求

 

我们这个行业发展的时间真的很短,真正体现出比较明确趋势的还在 2-3 年前。

我们服务的企业绝大多数在自身领域是顶尖存在,但在面临真正上台做一场完美的演示,却发现举步维艰。这种“难”,不仅是“内容完全准备完毕后只剩下 3 天时间”,还体现在“Keynote  和 PowerPoint 的每个按钮都知道功能,却还是无处入手”

服务过上百次客户后,我们发现了在理想与现实中的这小小裂缝——这片还没被光照进来的地方。刚踏入这片黑暗之地时,我们看到的是一片荒芜——没有流程、没有规则、没有标准、更没有谁能教谁怎么做。我们成为了第一批摸着石头过河的人。

通过搜集沟通中描述的需求碎片,一次次解决客户的焦急和彷徨,我们逐渐整理出“客户需求”的定义。

稻盛和夫说:“答案在现场,现场有神灵”。我们一直信服这句话。现在你所看到的我们工作室一切血肉,都是在一次次项目复盘和自我完善中,逐渐生长出来的。

很早之前我们就意识到,不能一味去“了解客户需求”,相反的,我们需要从零到一地去创造、去凝固,去建构对方的需求。

正如 1984 年 Mac 发布当天,来自《大众科学》(Popular Science)的一位记者问乔布斯做过什么类型的市场调研工作。乔布斯回应:“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在发明电话之前做过任何市场调研吗?”——是的,1984 年时,那个能进行图形呈现、自我介绍的 Mac,同样完全不存在用户的想象空间里。

相似的是,没有人能在 2-3 年前会知道,原来自己需要“演示设计定制”。在我们的咨询、交流、协商的过程里,我们一直在追问自己:我到底在交付给对方什么?什么是演示定制设计的本质?

我们最终需要交付的,显然不仅仅是一份美化后的设计稿,而是一场完美演示。其中涉及的:内容梳理、布局沟通、设计建议、动效排布——这些辅助,都涵盖在了最终呈现的视觉设计稿中而已。“

演示定制设计”这个专业,需要亲自踏入其中的开荒者才能准确建构需求。

 


 

04

一秒洞察需求的神话

 

我们和客户聊天时经常出现的有趣场景是这样的:客户把资料发过来以后,几乎在打开的瞬间,我们就开始指出里面的可优化之处。

这时有些客户会说:这几万的项目,你给我一两秒钟做出判断,要不你们先仔细看看。

这就是一个不对称——被考察的人总担心对方在我们身上花的时间太少,担心被不负责地对待。但事情的真相呢?恐怕不是这样的。

从业演示设计以来,我们每天就是大量地看内容呈现和视觉设计,一年完成最少 300 个演示项目,10,000 张以上的幻灯片,相信术业有专攻的你,也许能相信我们真的做到了“看一眼就能判断逻辑和设计靠不靠谱”的程度。

经历多了,我们就知道了不同客户的特点,能够准确判断每个场合所需风格、每个内容应有的呈现方式、每个重点应该的强调技法。

最近我们不仅满足于原有的知识储备,做了大量的外延探索,这是我们最近涉猎的一些方向:

(1)全覆盖知识体系(部分)

  • 《尼采诗集》尼采
  • 《古文观止》吴楚材 吴调侯
  • 《寂寞的游戏》袁哲生
  • 《雨》黄锦树
  • 《哲学家都干了些什么》林欣浩
  • 《华与华方法》华衫 华楠
  • 《史蒂夫·乔布斯传》沃尔特·艾萨克森
  • 《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北康利
  •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高杉尚孝
  • 《硅谷设计之道 : 探寻硅谷科技公司的体验设计策略》王欣
  • ……

(2)全覆盖风格参考(部分)

1.jpg

 

隔行如隔山,懂行的人一看就知道问题在哪里,我们相信专业的力量。通过苦苦摸索 1 天得出的初级结论,和 1 秒得出的判断,差距竟可达 86,400 倍。

演示定制设计”这个专业,需要呈现专业户来亲自操刀。

 


 

05

思考的反面

 

创业的这些年,我们都很容易给别人“上课”,告诉对方可以如何如何完善商业模式,感觉可以打造一整个集团公司、打包上下游、统领整个行业。

我自己也经历过这个阶段,后来我们开始追问一个问题:我们的服务边界在哪里,纸面上的方案那么的逻辑自洽、丝丝入扣,我们要做到什么程度?

世界上太多机会,我们每天想着扩张、但反过来思考,我们是不是应该在某些领域止步,并先暂时保持敬畏之心?

我很喜欢乔布斯的一句话:“我对我们做过的事情感到自豪,我对我们那些决定不做的事情也同样感到自豪。”无独有偶,罗振宇也提出过这个观点:“世界的样子无非就是边界的轮廓,我们既可以从坚持它抵达的位置来理解;也可以反过来,从它为什么在这个点上,不再往前走来理解。”

去年底我们提出了我们的使命:为一流企业创造可视化的声量——我们欣慰的是,整个团队其实一直都在围绕这句话深挖。

有的朋友会教育我如何如何,并追问:为什么 SLIDESIGN 创立两年多了还是十几个人,这是一个理解角度。但是,我更欣赏反问的第二种角度,就是:为什么在这个小领域,SLIDESIGN 可以做到团队十几个人?

同样地,你可以问我:为什么在 2020 年好像和去年差别不大?但是,你再反问第二个角度:为什么在普遍不好过的 2020 年,你们团队还可以保持完整全面的运营,似乎没有受到整体性的影响?

是的,你会发现第二个角度这个问题得出来的答案我们其实可以追溯的知识更高级。它可以从背后看到行业的发展和潜在可能的变化,你会得到更高级的答案。

演示定制设计”这个专业,需要持续深耕的团队保持开拓。

 


 

06

如何理解“高级美工”

 

之前一位朋友在社群问这个问题:“你们的工作本质上是不是高级美工?”让我感觉被暴击一般。答案当然不是,但我还是难过。难过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来自于小部分人对工作意义的理解差异。我来尝试解释我的理解。

演示设计,是呈现效果和时间投入成正比的工种。作为演示的幕后工作者,我们的这种快乐,往往是隐秘而短暂的。

对于演示设计工作者来说,虽然做的是“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实质上是以细小而绵密的针脚,连缀起那些不易被表达的思想,为观众编织出一条条通往大咖思想的小舟,这便是我们的高光时刻。

设计师和美工的讨论已有很多,可以暂且不表;而演示设计与平面设计的区别,却少有讨论,我随便举一些例子:

(1)成长土壤肥沃程度

演示设计无论在大学还是大专,都没有如平面设计、视觉传达专业等这一类的专业存在,所以演示设计就成为了考验自我成长能力。

(2)使用者的使用方式

演示设计与演讲人配合,内容呈现多少与演讲人熟练程度/演讲场合有关;而平面设计以观众直接观看为主。

(3)观看者的使用场景

演示设计用于演讲汇报,对文字字数有要求限制;平面设计可打印通过手持拉近,或者放大图片,因此字号可以较小。

(4)对应整体的内容篇幅

演示设计的整份幻灯片每一页都是整体的一部分,只有看完整份幻灯片才能理解全部内容,甚至页面之间也有衔接,并不能单独拆分来看;平面设计很多场合可以一页呈现所有内容。

(5)内容可视化程度

演示设计根据不同场合须有不同的可视化重点;平面设计进行直接排版设计的情况居多。

(6)动态演示与否

演示设计存在动态的讲述逻辑,因此在重要场合呈现时需考虑动态效果;平面设计没有动态。

以上是设计之外的差异,更别说演示设计甚至要考虑文案的撰写

2.jpg

 

这些差异都远远超出了单一的“美工”职责,我们也不建议称呼设计师为“美工”,在我们看来:一切可发挥主观能动性让效果呈现更好的设计从业者,都不应被称之为“美工”。

 


 

07

过程就是奖励

 

这个翻译并不是我的本意,只是《史蒂夫·乔布斯传》中文版的译文,我喜欢的是它的原文:“The journey is the reward.”

如果你不理解为什么有的人能持续坚持一个事业,那是因为你没看到他从中获取能量的方式。正如学生时代申请班干部,看似热爱领导,实质也许是为了获得某位异性的目光;努力加班看似为了升职加薪,实质也许是为了获得更高收入给家里急用钱的亲人。

我们本就不可能了解别人的一切,所以一切只能存而不论。

那么我们在获取什么能量呢?

(1)每天都是新的挑战

每一天结束的时候,我们对明天充满了未知,包括面临的项目、客户性格、需求风格、制作流程,一切都是可变的,一切都是全新的。

正如我们期待发布会,是因为我们期待未知——我们期待明天,是因为我们期待新的挑战。

(2)每天都是新的成长

演示呈现沟通的过程,演示文稿往往是一个企业、组织、专家的最精华内容,也是客户的精华浓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了解特别多各类行业的动态、不断给团队带来新的信息增量,扩充我们的知识容量,这是演示设计特别的一点。

个别项目会让我们不断放电、或者一直应用早已熟识的知识、甚至被不专业的审核方反过来指导——而这同样对我们的应变经验是一种成长。“向上管理”同样是我们持续探索的课题。

(3)每天都是新的反馈

做这个行业,我们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正面反馈,确实这几年创业也确实有这样的一个感觉,好像一做就有很多人来帮助。说明“演示定制设计”不是我们一个人的想法,一定是恰好推开了一扇社会共识的窗,偶然地踏进了社会共识的主航道。

“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而我认为的“幸运”,是足够的能力碰上对应的时机。正因为这个过程我们一直在充电,消耗远远小于获得的能量,所以我们一路狂奔,忽略疲倦。

“演示定制设计”这个专业,需要持续成长吸收的团队与时俱进。

 


 

每件事都是旅程,怀揣着热情去释放能量,过程可能愉快,可能痛苦,但是你最终会有好的回报。

如果你心存疑惑,我会对你再说一次:“我们在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真的。